路,是出行的希望,更是发展的动力。在湖北咸宁大地上,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串起千家万户,连接起广阔乡村的新生活。
咸宁牢记嘱托,立足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全域建设“四好农村路”,打造出一条条方便农民出行的安心路、带动农业发展的产业路、促进乡村振兴的幸福路。
一条方便农民出行的安心路
青山环抱、绿水环绕。9月2日,驱车行驶在通山县富水南岸公路上,沥青路宽敞干净,两侧花草丛生,湖风不时拂面,让人感到无比的惬意和舒适。
富水南岸公路途经通羊、大畈、慈口三个乡镇十多个自然村,使沿线村庄到县城的时间缩减一半,解决了库区3万多名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通山富水水库湖汊众多,将两个乡镇11个村、3万余名村民,“分割”成若干封闭空间,不仅交通出行十分不便,还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当地村民苦不堪言。
“看到对岸山,绕路走到哭。”当地村民介绍,虽然一眼能看到北岸,但要绕一大圈,假如想进趟城,既要划船、还要翻山,没有一天回不来,修路成了乡亲们共同的愿望。
群众有需求,政府有行动。2016年,该县积极向省、市交通运输部门等申请项目,并多方筹措资金,成功启动南岸公路项目。2018年6月,一条长32公里的“四好农村路”顺利通车,从此,村民们无须为出行乘船不安全和绕路翻山难而发愁。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聚焦农村群众出行慢、出行难等的心头难题,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让农村群众真正实现了“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
崇阳县青山镇盘山村位于青山水库库区,一面傍山,三面临水,曾经外出全靠船只。
“过去出门就是船,不仅时间慢,还不是很安全。”村民廖常云回忆说,到镇上和县城的船一天只有几趟,就算一切顺利,到县城也要4个多小时。
据村民介绍,当地小孩上下学也要赶船,甚至村民连生病了,一般也选择硬扛,因为如何到村外就医也是个大难题。
农村公路是保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为解决盘山村村民出行难题,2012年该县启动S259铜天线崇阳段工程,2016年2月,盘山大桥建成通车,成功连通了青山河两岸,开辟了山区群众出山的快捷通道。
如今,公交车通到了盘山村,坐车进县城只要40分钟,村民们谈及这条路的修建,总是笑得合不拢嘴。
“农村公路是覆盖范围最广、服务人口最多、提供服务最普遍、公益性最强的交通基础设施,是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的领域之一。”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彭光平说,必须畅通农村道路,增强民生福祉,不断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目前,全市实现了乡镇通二级路、村村通沥青水泥路、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村村通客车保持率100%,一张广覆盖、惠民生的现代化农村公路路网基本形成。
一条带动农业发展的产业路
在咸安区汀泗桥镇黄荆塘村,一垄垄茶树将小山包覆盖,一条一侧刷黑,一侧刷红的沥青路在绿海中盘旋蜿蜒。
这条路全长二十多公里,路面宽阔整洁,是当地有名的产业路。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此前这里曾因道路问题而制约发展。
“路没修前,坑坑洼洼,运肥上山都靠人背,割下老青茶也靠肩扛。”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学友说,大家想发展农业,却因路生畏。
要想富、先修路。黄荆塘村借助汀泗桥镇“四好农村路”建设契机,结合村庄产业发展实际,对村庄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并建成产业道路13条,运输条件得到全面提升。
修好路,有出路。“路直接修到了茶园山顶,农资运上山,茶叶运出山都方便,茶园规模逐步扩大。”陈学友介绍,村内茶园面积超过6000亩,85%以上的农户都种上茶叶,420户农户有359户加入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还办起茶叶加工厂。
道路通,百业兴。产业路还带动了村内畜牧产业、水面养殖业发展,黄荆塘村集体年收入超6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4000元增加到8000元,变成远近闻名的产业致富村。
修好一条公路,带动一片产业,带富一方百姓。一直以来,我市将“四好农村路”建设融入农业产业发展之中,坚持以路为媒,串联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绿色生产加工园区、物流仓储基地等,依托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交通网,将优质产品源源不断地供应全国各地。
同样因路而兴的还有崇阳县青山镇雷骆村。雷骆村主要发展白芨、黄芩等中药材种植产业,此前,通村路破败坑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产业发展受阻。
“路太烂,货车进不来,药材出不去,大伙急得睡不着。”雷骆村党支部书记雷青打开手机翻出老照片说,采药客一听说是雷骆村,就都绕道而行。
修路,是雷骆村的唯一出路。今年,通过“部省补一点、市里奖一点、乡镇挤一点、村里筹一点、乡贤助一点、项目拼一点”的“众筹法”解决了资金难题,原本4米宽的破败坑洼道路,摇身变成宽7.5米沥青路。
新路建成后,村民们就地取材,收集旧瓦、旧砖和废弃不用的瓦罐、石磨等,打造家门口微景观。如今,原来绕道而行的药材商都直奔雷骆村而来。
“‘四好农村路’,铺下的是路,连起的是心,通向的是富。”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彭光平表示,将不断探索推进“交通+”模式,推动农村公路与产业融合发展,拓展综合效应。
截至2023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1.54万公里,路网密度达156.17公里/百平方公里。一条条农村公路化身为带动农业发展的产业路,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条促进乡村振兴的幸福路
9月2日,漫步在赤壁市羊羊公路上,道路平整开阔、生态环境优美,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道路两侧铺有彩色沥青骑行道,不时可见骑行者的身影。
赤壁市羊羊线起点位于蓼坪茶厂,交于107国道,途经柳林村、知青茶厂等地,终点交与S319省道,全长6.31公里,路域环境优美,公路驿站、交通厕所等附属设施齐全。
“沿途风景很美,驿站、公厕等配套设施齐全,还有羊楼洞明清石板街等景点,感觉骑友的推荐很不错。”张先生是一名骑行爱好者,此次骑友推荐其来赤壁骑行,在骑行羊羊公路、龙泉公路等线路后,感觉不虚此行。
一条“四好农村路”就是一条乡村旅游精品走廊。赤壁市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深度融合,利用“四好农村路”将沿线山水资源、景区资源、美丽乡村等串联,打造精品旅游路线,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目前,赤壁成功打造茶道寻源—羊羊公路线路等10条特色旅游线路,每年接待乡村旅游游客1105.6万人次,“四好农村路”成为了促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四好农村路”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我市秉持“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促一域发展”的理念,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四好农村路+共同缔造”“四好农村路+生态旅游”等新模式,同时还不断提升农村道路管护质量,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沿着旅游公路来到通城县内冲瑶族村,只见村组道路干净整洁,道路交通标识、旅游导引标识十分醒目,标准化停车场规范有序,不少游客自驾来此度假。
内冲瑶族村因瑶族文化而出名,现是远近闻名的旅游名村。曾几何时,它还是一个经济落后、交通闭塞、无人问津的偏远村落。
“小时候从村子到集镇附近的学校读书,要走十几里山路,深一脚浅一脚,脚板都磨出了血泡,要是碰到落雨落雪,衣服鞋子都打湿了……”在内冲瑶族村土生土长的胡鸾凤回忆说,当时村庄出行环境很差。
内冲瑶族村是如何从一个无人问津的村庄变成网红打卡地?旅游公路打通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快车道”。
通城抓住“四好农村路”建设契机,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全长8.3公里的内冲瑶族风情村旅游公路,昔日闭塞落后的交通变坦途,从此,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徐徐展开。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四好农村路’是关键。”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彭光平说,将以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四好农村路”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有力的服务和保障。
如今的咸宁,乡路纵横,串起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条条大道,助力书写乡村振兴崭新篇章。
0 条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