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系统部署和科学规划汽车芯片标准化工作,引领和规范汽车芯片技术研发和匹配应用,推动汽车芯片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工信部组织有关单位编制了《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制定30项以上汽车芯片重点标准,到2030年,制定70项以上汽车芯片相关标准。建立完善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引导和推动我国汽车芯片技术发展和产品应用,培育我国汽车芯片技术自主创新环境,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构建安全、科学、高效和可持续的汽车芯片产业生态。
汽车芯片是汽车电子系统的核心元器件,是汽车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与消费类及工业类芯片相比,汽车芯片的应用场景更为特殊,对环境适应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较为严苛,需要充分考虑芯片在车上应用的实际需求。
一直以来,国内汽车短缺的问题都比较严重,缺芯背景下,国内整车厂从稳定供应链角度出发,积极拥抱国产芯。国产汽车芯片行业近几年也迎来了较快的增长。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集成电路相关企业48.2万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11.3万余家,新增注册企业增速达32.8%,增速较快;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集成电路相关专利自2023年1月以来,专利已申请187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超7成。
但是,国内缺少健全的汽车芯片标准体系,上下游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语言,更多是借鉴国际使用的标准做汽车芯片测试、评价。目前,AEC-Q系列认证是芯片设计企业进入汽车领域的必经之路。AEC全称为汽车电子协会,是1993年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发起建立的标准化机构。
此次标准体系建设的提出必将加快完善国内汽车芯片供应链。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邹广才此前曾说,标准体系是衔接、统一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语言,只有建立了标准体系,产业上游才知道按照什么标准进行设计,下游才知道按照什么标准选用芯片。
“国内目前还没有复杂汽车芯片的流片生产线,现在关键汽车芯片,比如16位以上的MUC、SOC这类芯片,都是到其他地区去流片,我们应该有这种底线的保障能力才行。”
0 条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