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天下车行网 > 热点

马斯克30亿放“烟花”民航故事为何值钱?!--

快科技    2023-07-31 12:26   阅读量:10992   

缺席上海车展的马斯克,原来是跑去美国南得克萨斯玩火箭了。

4月20日晚21点33分,史上最强火箭SpaceX星舰在德州正式点火升空。在升空3分钟59秒时,星舰爆炸,直播画面中出现火团。这也意味着,马斯克寄予厚望的星舰首飞,再一次以失败告终。

快速失败、迅速迭代这句话来形容马斯克的SpaceX再适合不过。掐指一算,SpaceX研发多年的星舰,屡败屡战那是经常的事,星舰已经进行了10多次试飞,飞了10次炸了10次。

不过,马斯克本人倒是保持着乐观试错的心态,甚至在4月16日,马斯克还指出人们对星舰的期望值应该保持在较低水平,这枚火箭有无数种失败的可能性,我们并不会太期待成功。别把发射台炸了就好。

有人认为星舰虽败犹荣,星舰将承载着人类探索宇宙的希望,也有人认为星舰的被过度吹嘘夸大了,其现有能力离马斯克所夸下的带领人类移居火星的海口还有很大的距离。那么,为什么星舰能获得如此大的关注度?SpaceX给火箭行业带来了哪些变化?中国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互联网模式下的商业航天

SpaceX星舰与普通航天火箭的最核心区别是互联网思维,以及马斯克的抠门。火箭咱不懂,但是说到互联网思维,作为PConline的老员工,那可有得聊了。

SpaceX的每次发射都选择面向全世界公开直播,像极了每次手机行业的新机发布会,一个月前开始预热,一天爆出一点小料,把热度流量全吸引过来。而在IP的打造上,马斯克选择了火星移民计划,这一主题既符合诺亚方舟式的西方救世思想,又契合具有冒险和英雄主义的美国梦。

再比如运载火箭在执行不同任务时,火箭发动机一般会选择针对不同飞行阶段量身定做,而SpaceX则是通用性至上,例如猎鹰火箭两级都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梅林,通过批量化生产通用型航天器,达到保证品质稳定且减少个性化设计、生产和测试方面成本的目的。

通用性至上的思路,是不是有点像汽车行业和手机行业的套娃设计,通过通用设计,来达到降低成本以及提高稳定性的目的。

除此之外,马斯克还把特斯拉上那套略显抠门的成本控制法也用在了星舰上。

在此前火箭主体普遍采取碳纤维复合材料方案的情况下,SpaceX却使用更重的不锈钢,甚至能够在直播中看到桶身未喷漆部位的焊接痕迹。

大家有所不知,在传统的航天方案中,一般都是选择碳纤维复合材料主体和定制发动机,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火箭自重,提升运载效能,让每次火箭上太空能够带更多东西,SpaceX采用不锈钢虽然成本更低,但是在运载效能上无疑是拖后腿的。

SpaceX的解决方式也非常马斯克mdash;mdash;没有什么是多加几个发动机不能解决的。SpaceX直接给第一级助推器超重型安了33台并联猛禽发动机,33台发动机一起运作,外星人来了都能给你送走。缺点就是只要一两台发动机罢工,就意味着失败,所以虽然成本低,但是风险高。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航天器芯片,由于要经受发射时的振动和太空环境中的辐射,往往需要专门设计和测试,导致价格奇高。SpaceX则反其道而行之,购买低等级的民用芯片,通过多个芯片的冗余备份设计减少成本。

例如SpaceX量产的猎鹰9号火箭,每一枚都装有三台双核x86的计算机,每台计算机中的两个核各自运行一套飞行控制软件,工作时三台计算机同时计算,相互验证,最大程度降低出错概率的同时,也大大缩减了芯片开销。

这些所作所为,像极了特斯拉坚决不用激光雷达的样子。

降低成本的另一个重要路径是火箭回收。目前猎鹰9号系列火箭已经对一级火箭完成上百次的成功回收,且SpaceX并没有满足于此。通过超重星舰的飞行试验,SpaceX不仅大幅度提高了火箭的运载能力,满足载人登月的运载能力需求,还在一级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二级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追求最终的火箭整体回收复用。

不过,星舰的此次试飞并不涉及回收任务。根据SpaceX的计划,此次进行的科目是轨道级飞行测试,目标是在低地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过程中,第一级助推器超重型将先行落在墨西哥湾,第二级星舰在完成综合飞行测试任务后落入太平洋。

而此次升空三分多钟后,星舰在39公里的最大上升高度解体爆炸,虽然没能完成全部计划,但对于SpaceX而言,没炸毁发射台并且成功将火箭送上天就已经是最大的胜利,批量化的火箭制造能力也给了SpaceX随时卷土重来的底气。

SpaceX能搅动航天格局吗?

SpaceX本身具有硅谷精神和互联网基因,通过应用互联网的快速迭代思维,让传统的航天系统工程注入新活力。

而对于商业航天玩家而言,星舰是鲶鱼,一旦发射成功,航天运输的市场价格将被大幅降低,在规模效应推动下,世界各地的民营火箭玩家也将陆续加入其中,火箭领域将是继手机、汽车之后,另一个群雄角逐之地,这其中自然少不了中国玩家。

2015年被广泛称之为中国商业航天元年,因为在2014年的11月,国务院出台了第60号文,其中第24条有句话是这么说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

那时马斯克的货运龙飞船已经在执行国际空间站补给任务,猎鹰九号即将迎来第一次成功的回收,许多受此激励、憋着一口气想要大干一番事业的有志之士,这份文件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门。

因此,在中国民营航天领域,近几年也诞生了不少新势力。目前蓝箭、零壹、星际荣耀与星河动力被人们称为民营火箭的头部公司,相当于汽车行业早期的蔚小理,手机行业早期的中华酷联。

2023年4月2日,天龙二号遥一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将搭载的爱太空科学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这也是我国商业航天首款成功入轨的液体运载火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类星舰火箭我们也有,比如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目前已经调整设计,全面对标星舰,直径甚至可能比星舰更大一些。

而对于可回收火箭,目前,国内有多家民营航天公司都在发起挑战,比如最早在这一领域进行探索的翎客航天,还有深蓝航天的星云M1、星河动力的智神星一号、星际荣耀的双曲线二号、三号等等。

然而不得不承认,尽管我们的民营航天发展已经加快步伐,但与SpaceX相比依旧有不少差距,跟美国对比的话,差距更大。

据华泰证券统计,2015~2021年,我国运载火箭商业发射次数共计84次,其中国家队承担发射任务77次,占比为91.67%,也就是说,民营火箭发射次数只有7次,而且并不是每次都是成功发射,只有星际荣耀、星河动力和天兵科技等少数相继入轨成功。

美国在2020~2021年间共计95次的火箭发射任务均由民营企业完成,其中SpaceX为火箭发射主力军,发射次数占总发射次数的58.95%。

要知道,国际社会对太空开发遵循的是先来后到原则,某种意义上,轨道资源是非再生资源,一条太空轨道所能部署的卫星是有限的,因此轨道成为各国争相开发的重要目标。

通俗解释就是,谁发射的越多,谁就抢占了先机。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获取更多的太空资源,目前来看,仅靠国家队远远不够,国家队现有的主力火箭发射成本,也决定了抢占太空市场的任务需要商业航天深度参与。让民间资本参与,能够很好地补上中国航天商业发展的短板,可以通过疯狂试错快速迭代,再打破固有思维实现降本,这样我们的火箭才能开往星辰大海。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星舰这次价值高达30亿美元的烟花秀,并不会让马斯克的火星梦就此停下脚步,人类对于浩瀚宇宙的不懈探索也仍将继续。同时,中国也要加快脚步,诞生一家跟特斯拉与比亚迪一样,民营航天领域的领导者,表面上相爱相杀,私底下互相进步。

毕竟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

相关资讯
  • SpaceX星舰发射导流槽都没挖!马斯克:大意了
  • 要送8万名地球人去火星 马斯克:一切都是在推动世界向可持续的未来发展
  • SpaceX发射失败 员工庆贺!马斯克称星舰1至2个月内可再次发射 人类希望
  • 星舰首飞失败 凌空爆炸:马斯克为何如此执着?事关美国未来
  • 支持打赏
  • 支持0人

  • 反对

  • 打赏

文章价值打分

快科技·1997-2023 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24899号-2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949号

热点推荐

好物推荐
    --> -->
  • APP下载

    手机扫码下载

    支持Android/iOS/iPad

  • 投稿
  • 纠错
  • 收藏-->
    --> -->
  • 线索爆料

    爆料群

    爆料1群


0 条评论

no_user

发表

  • 网络安全平台
  • 信息监察安全
  • 在线客服
  • 文明传播平台